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70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2.

              下列关于法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出  ②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③众议院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产生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
            • 3.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4分)

              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通过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统帅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第五条: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内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2)《法兰西第三共和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4分)

              材料三: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

              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据《姊妹革命一一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3)据材料三,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杜马(1906—1917年)是俄国的议会式全国代表机构。二十世纪初期,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加强,特别是1905年革命的强大压力,迫使沙皇召开立法性国家杜马。沙皇政府企图借助国家杜马,拉拢资产阶级,扩大统治基础,消弭革命。以下是沙皇政府有关国家杜马法令的摘录:

              1906年沙皇颁布的《国家杜马章程}规定:“杜马的代表由帝国居民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财政预算审批权、质询权”。但同时又规定“皇帝有权在杜马任期结束前将其解散(实际上沙皇多次使用这项权力解散杜马)”,“杜马通过的决议若皇帝不予批准,则本次年会期间不得再次提交立法审议”。在颁布《国家杜马章程》同时,沙皇还颁布了《国务会议章程》,规定由沙皇任命贵族地主居多数的国务会议拥有与杜马同等的立法权,国务会议实际上成为议会上院。

              1906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杜马选举法》。该法标榜“帝国居民不分阶级、财产、出身,均享有选举权”。同时又规定:土地所有者(贵族地主)每2千人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而企业主(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则分别由7千人、3万人、9万人中产生一名议员候选人,即土地所有者的一票相当于企业主的3票,农民的15票,工人的45票。

              材料二:二战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在制宪时期,戴高乐主张权力制衡,构建一种全新的共和政体——设立拥有实权的总统、加强内阁职权。但不为传统党派人士所采纳,新宪法对立法和行政权地位的调整朝着与戴高乐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在中央各机构的设置中,国民议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沦为其附属物,总统的权力更是被进一步架空。由于政党多元零散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加上立法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的原因,议会内部党派结构较之前更为复杂。因此,形成稳定多数派的难度也加大了,行政机构的更迭更加频繁,政策也更加软弱无力。目睹多党机制再度过度运作,戴高乐黯然离开政坛。第四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政体仅运行了12年。1958年,在面对阿尔及利亚危机时此政体依旧没能克服其行政软弱,议会涣散的弊端。依赖强者的政治传统再次发挥作用,戴高乐在危急关头被推举为总理,并由国会赋予其制宪权。新宪法确立了倚重行政的机构设置,戴高乐在阔别政坛12年后终得依照自己的意愿重构共和政体。第五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拥有相当实权的总统、脱离议会产生的内阁及被规范化的议会。此外,戴高乐还变更了选举制度。法国依靠新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顺利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克服了议会内部党派繁多涣散的弊病,行政机构的稳定和高效也得以彰显。

              ——孙荣锋 :《1958宪政改革对当代法国政治的影响》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家杜马在当时俄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成立国家杜马对当时俄国阶级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13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12分)

               

            • 5.

              (26分)“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有何共同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存在集体记忆,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的理解。(6分)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人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日渐迷失,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 6.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法国通过了1875年宪法。这说明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
              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
              C.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欧美得以普遍的确立和推广
            • 7.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法国王廷对戏剧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美学规范。18 世纪,狄德罗等知识分子又把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拉入戏剧,同时清整了剧场观剧形式,一套高雅的戏剧美学和戏剧生活方式逐渐建立,……剧场不再是一个各阶层混杂, 民众自由表达情绪的集体狂欢场所, 而逐渐成为地位、财富与知识占有者们的专利。……戏剧与大众的距离逐步拉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大批文化界及戏剧界人士……面对戏剧脱离大众,被资产阶级垄断的状况,纷纷表示强烈不满。

              ——罗湉《民众戏剧之争——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戏剧普及运动》

              材料二  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既是近代戏曲自身发展的需求,包含先进知识分子启蒙新民思潮的因素,更是西方戏剧文学观念冲击的结果。……1900年代,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尽管对中国戏曲多有批判,但他们至少认为旧剧加以改良是可以作为启蒙新民之利器的。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则论调陡转,出现了废除戏曲的新青年派,并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

              (1)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戏剧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戏剧顶峰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一,指出17—20世纪初法国戏剧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趋势的形成原因。(10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青年派出现并在舆论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戏剧观。(10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文艺领域需要贯彻哪一方针?(2分)

               

            • 8.

              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A.封建王朝的复辟
              B.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C.“一票共和”的实现
              D.巴黎公社的失败
            • 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材料主要说明了

              A.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权力中心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总统和议院之间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法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 10.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