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 英国社会状况(部 分)一览表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17岁……这些人大部分因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 2. 公民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利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地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是由公民组成的。”
              问题:
              (1)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采取怎样手段由“国王的国家”转变为“公民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一转变有怎样的实质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2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4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
                                                                                                                                                                              
            • 4. 法国革命。
              材料一: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问题:
              (1)简要解释材料一中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为什么说“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怎样的“双重革命”?请对“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做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指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主要就是因为它从实质上贯彻了卢梭主义的人民主权观念,而这种民主实践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平等’原则的落实。……以至于到后来连反民主的独裁者都不得不通过公民投票之类的程式来攫取权力……”。
              请回答: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二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与英国、美国相比突出特点是什么?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2)材料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班学生举办“如何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演讲会,阅读各位同学的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主题发言一:《中西古代政治文明比较》
              中西政治制度都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文明的昌盛,作出了贡献。事实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文明能够长期连续而未发生断裂,与中国古代的君主集权有密切关系,正是强有力的君主集权,维系了帝国的统一与文明的延续……而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国家率先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有深刻的渊源。
              (1)该同学认为中国古代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分别有何作用?请你举2例说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共和传统有内在的继承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发言二:《文明的多样性》
              江泽民在建党82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人类文明自然包括政治文明,社会制度自然包括政治制度。在这个意义上,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应该是多样性的,而且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
              (2)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了哪些不同于西方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英、美、法、德的政体特点概括说明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多样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发言三:《以世界眼光看政治文明》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我们不要把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当做中国特色来固守。我们要站在全球化、现代化高度,用世界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所作所为。要扬弃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与人类文明潮流相违背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站在现代化高度、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对以上发言进行总结陈词(概括出如何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观点即可,不可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次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各国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令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稣会士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其中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本,在剧本题目下,伏尔泰加上“根据孔子的教导,改编成的五幕剧”一行文字。在伏尔泰的这个剧本中,讲述了称霸一世的成吉思汗最后为崇高的道义所折服的故事。他在前言中宣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明证,体现了理性和才智最终必然凌驾于愚昧和野蛮。”
              ——沈福伟著《中西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中,“根据孔子的教导”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耶稣会士那种对中国理想主义的报道被挤到了一边,莱布尼茨、伏尔泰式的对中国宽容、羡慕、崇敬的态度越来越被“欧洲文化优越”论所替代。进入19世纪后,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革命的拓展,欧洲人的“自大感”发展到极端。……中国成为一个落后黑暗的王国。
              ——张海林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