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  )
              A.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B.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C.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 2.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 3.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平均年增长率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1873年3.35.03.8
              1891-1900年1.63.52.64.8
              德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发明众多,产业兴旺,成绩斐然。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产业化道路。高素质的国民在全民教育的大旗下集结,大学科研机构为德国带来了灿若星辰的创造和发明,智库成为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德国政府对教育和科研的青睐有加和不吝投入,使其产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
              姚晓宏著《大国博弈与产业战争》第一章第二节(德国: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欧洲领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后三十年德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
              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为“杰出怪物”的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在国际史学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德国历史上煌煌盛世的年轻君主,现代化一工业化时代的大潮正把德国推入现代强权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他推动了国内的诸多“改革”,利用现代f.工业化的巨大成功而积累起来的扩张势能,争霸欧洲和世界,时代转折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威廉二世的活动,不仅关系到德国前途,而且影响到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威廉二世不像他的前任老宰相俾斯麦那么幸运,俾斯麦的活动是成功了;而威廉二世的活动是失败了,进而被国内的十一月革命打落了皇冠,逃到国外当“寓公”,最后客死他乡。
              --摘编自【英】约翰•洛尔<皇帝和他的宫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在俾斯麦时期“成功”与威廉二世时期“失败”的具体表现以及威廉二世“颇受争议”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崛起对欧洲和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
            • 6. 观察如图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 7. 19世纪70年代到一战之间,德国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尤其是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部门的产量增长很快,并跃居到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注重科技创新
              ③确立共和政体     ④对外殖民扩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8.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双胞胎,……它们互相支持,追求同一个伟大的目标,即把德意志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伟大、文明、富足、强大和不可侵犯的民族。” 这句话强调了(  )
              A.国内贸易促成统一的市场形成
              B.现代化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
              C.发达的经济有利于对外扩张
              D.经济发展唤醒民族意识
            • 9.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决定她的未来,德国曾经的战略选择对中国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 下列事务属于帝国的监督与立法权范围之内:……2)制定海关与贸易的立法,及关于帝国所需赋税立法;3)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
              第六条 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来解决,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
              --希特勒于1934年11月5日秘密高级军官会议上发言

                  材料三  联邦德国现代化在确立政治体制的民主制、法治、联邦制和福利国家四原则的基础上,还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其一,政治上“不能脱离西方范围和放弃欧洲一体化的成就”;其二,经济上“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架构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依图示所列顺序概述纳粹集团用武力“建立‘大德意志’”的过程及其结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项“战略选择”的具体内容。联系联邦德国作出“战略选择”的相关背景,归纳其崛起之新特点。
            • 10. 19世纪前期,阻碍德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
              A.军国主义的强大
              B.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C.四分五裂的政治
              D.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