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89年,1870年才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是标志),此后才一直实行共和制。1789—1870年一共是81年,其中建立过第一、第二共和国。第一共和国1792年建立,到1804年第一帝国正式建立,第一共和国只有12年。1848年第二共和国成立,到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固只存在了4年。两个共和国总共16年,81年里有65年处在君主制度之下(包括立宪君主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兰西共和国之路为何如此艰难?(9分)

              (2)从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今天法国的政体属于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自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开始建立政权后,其政体先后采用过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半总统半议会制共和制等,历经200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各阶层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论近现代法兰西国家的共和之路及政体演变》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极具特色的国家。从国内政治发展方面看,其国体变化之剧,政体更迭之快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堪称独一无二。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法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和实质。(5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说“近代以来法国的政体及其演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造成这种特性的原因有哪些?(10分)

               

            •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国家精英以大革命代表的普世价值即“自由、平等、博爱”作为界定法国国民的标准。任何生于法国,或是移居法国并认同这一普世价值者,均可成为法国人。这便是公民民族主义的原型。

              同时期德语精英的民族主义运动,尝试将分散于欧洲各处的德语社群聚合起来,建构统一的新民族国家。在此脉络下,德国民族主义者即发展出以血统为标准的种族民族主义观:只要父母是德国人,无论你生在何方,都是德国人;反之,若父母不是德国人,就算你生在德国境内,也不是德国人。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德国知识分子企图建立一个比较开放的、以文化为标准的德国认同,即不论血缘,只要同化成讲德语和信奉新教便能成为德国人。但当时很多波兰农民移居到德国东部,在政府与民间的多番尝试下,仍坚持讲波语和维持天主教信仰,结果导致德国知识精英放弃同化东部移民,甚至支持驱赶波兰移民,回到以血缘定义身分的封闭民族认同。

              ——以上材料均摘自罗杰斯·布鲁贝克《在法国和德国的公民身份和国家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形成不同国民身份认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国民身份认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7分)

               

            • 4.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传统理论往往把和平与民主同举,而把暴力与专制并论。摩尔却针锋相对地提出:暴力在历史上有着不可低估乃至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西方民主道路的起点便是暴力革命,尽管许多资产阶级著作往往有意无意地抹去这一历史渊源。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序言》

              结合中外史实,评述材料中摩尔的观点。(10分)

               

            • 5.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李世安著《世界文明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有关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基本认识;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对此进行解读。(7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做出榜样和贡献的?(8分)

               

            • 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8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3分)

               

               

              (2)在《人权宣言》封面上方的中间有一只“理想的眼睛”,光芒四射。谈谈你对设计者寓意的理解和认识。(3分)

               

              材料二:《自由引导人民》是著名画家德拉克洛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反映的是法国1831年“七月革命”的史实。画中高举三色旗的是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形象,她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1831年5月1日,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不久这幅画被政府收购,不再展出,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

                  17年后的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政府在卢森堡宫展览该画。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到卢浮宫永久性展出。

               (3)这幅画的命运反映出法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什么特点?民主力量为什么能最终取得胜利?(6分)

               

               

              (4)两则材料所体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分)

               

               

            • 8.

              (26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 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0分)

              (2)材料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 9.

              (26分)民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民主存在不同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在获得政权以后,有人曾希望我能成为华盛顿。话是不难说的,而且显然,那样轻易说这种话的人是由于不了解时、地、人和事。如果我在美国,我也会愿意做一个华盛顿,可是不会有多大成就;因为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那样做。不过,如果他是在法国,处于内部分裂和敌人入侵的情况下,我不相信他会成为他在美国那样的人,他要是那样,那么他不过是一个蠢人,并且只会使巨大的灾难继续下去而已。就我而言,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

              ——1815年11月29-30日拿破仑与拉斯卡斯的谈话,《拿破仑书信集》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伯里克利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6分)

              (2)概括指出拿破仑是如何“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加冕的历史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的公民大会的异同。(8分)

              (4)综合以上材料,可以获得关于民主的哪些认识?(4分)

               

            • 10.

              (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学家,无论感兴趣的具体领域是什么,都无法忽略18;0年这个转折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速度明显而加速地加快。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一一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能比它发展得更快。如我们所知,法国有十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法国企业家的天赋和创造性,在欧洲堪称无与伦比。不过事实上,法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层面,明显慢于其他国家。国内的人口平稳增长,却没有急剧猛增。城市只有不算大的发展(巴黎例外),实际上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有些城市还缩小了。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

              (1)上述材料认为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比它发展得更快,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4分)

              (2)材料中“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为什么说原因在丁二法国人革命本身?(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