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的“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雪莱创作《西风颂》 
              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
            • 2.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没落
              B.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C.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D.反对宗教压迫,实现信仰自由的要求
            • 3.
              启蒙运动中最为激进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卢梭D.康德
            • 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5 分)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3分)
              材料四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3)归纳指出材料四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2分)同时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2分)
            • 5.
              卢梭在他的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强调,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定,统治权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B.人民主权C.法律至上D.权力制衡
            • 6.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7.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
              A.卢梭B.康德 C.伏尔泰D.孟德斯鸠
            • 8.
              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五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4分)
              (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4分)
              (3)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4分)
              (4)如果要对上述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五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3分)
            • 10.
              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