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C.确立君主立宪制   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 2. 材料一  “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指示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的两种选择,而近代美国政治可谓“法治优先”的典型。在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提及“民主”往往将其与“罪恶、暴政、过分”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直言独立后美国的动荡“正是起因于民主的骚乱与愚蠢”。
              --佟怀志《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材料二  制宪者们期望建立一个类似于希腊但又有别于希腊的纯粹民主制的政府架构,最后创立了共和制政府形式:人民拥有选举权,但实际的决策权掌握在政治精英手里,由精英来打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大众与政府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将民众的躁动不安与变化莫测、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等不良因素进行了有效隔离,真正的“人民”并未出场。
              --孙国平《美国宪法三大基本价值观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史实,证明大革命时期法国倾向于“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上述倾向受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体现“法治优先”的?并分析其“法治优先”的取向有何消极性?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勒斯推测万物皆源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普罗塔哥拉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孔子曾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荀子又提出“圣人不求知天”。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研究方向上的差异。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3)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 4. 康德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作为自身是一个绝对的目的来加以尊重,为某种外在的意图利用他作为一种工具,便是侵犯他作为人所有的尊严的一种犯罪行为。”这就是说康德认为,人应该

              [     ]


              A、以社会发展为取向
              B、符合传统与文化的要求
              C、以自身为目的
              D、强化自身的叛逆性
            • 5. 康德在哲学方面的贡献是
              [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用自己头脑探索自然奥秘,不依赖传统宗教解释    
              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定人类主体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