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1)材料一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5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
              ---房龙《美国史事》(2)材料二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三

              (3)依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图3“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运动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材料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4)材料四中的“这里”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做出了那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及所学概述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工具上的革命……动力上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革命,这三大革命按时间来说隶属于同一时代,并且在商业贸易的带动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英国工业革命最终爆发。
              ----郭咸纲著《西方管理思想史》
              (2)依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三个“革命”性发明。
              材料三 如图

              (3)依据所学概述材料三中两位人物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如图

              (4)材料四所反映的史实是新中国在哪一领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初期传入的中国文化的研究很热心。伏尔泰赞扬中国的历史记载说:“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狄德罗称赞儒家政治:“只需以理性或真理,便可以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    陈独秀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与旧文学。
              材料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到2010年,全球已建成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摘自新浪网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界高度肯定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些评价有何特点?
              (2)请列举材料二中陈独秀对西方文化看法产生的背景。
              (3)吸取材料三中毛泽东指出“那时”“他们使用的方法”的不足之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如何运用西方先进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思想观点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孔子学院能在全球迅速开设的原因有哪些?
            • 4.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无数让人们难以忘怀的乐曲,失聪后还坚持创作了名曲《命运交响曲》,体现了“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D.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废先王之教”,“以法之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韩非子的思想。
              (2)概括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的角度说明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治”思想的不同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这句话?)
            • 6.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孟德斯鸠分权思想接近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本西方文明史书中的部分章节目录摘编。
              第三章    欧洲文明的源头
              1.希腊的古典文明
              2.雅典的民主政治
              3.基督教带来的文明
              第十五章  启蒙运动与法国的怀疑主义
              1.启蒙运动时代
              2.伏尔泰
              3.卢梭
              第十六章  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怀疑主义
              1.莱辛、赖马鲁斯和对历史上耶稣的追寻
              2.康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增补建议,并说明增补理由。(要求:所提增补建议及理由须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问答:什么是启蒙?》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 9.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C.确立君主立宪制   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 10. 材料一  “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指示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的两种选择,而近代美国政治可谓“法治优先”的典型。在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提及“民主”往往将其与“罪恶、暴政、过分”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直言独立后美国的动荡“正是起因于民主的骚乱与愚蠢”。
              --佟怀志《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材料二  制宪者们期望建立一个类似于希腊但又有别于希腊的纯粹民主制的政府架构,最后创立了共和制政府形式:人民拥有选举权,但实际的决策权掌握在政治精英手里,由精英来打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大众与政府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将民众的躁动不安与变化莫测、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等不良因素进行了有效隔离,真正的“人民”并未出场。
              --孙国平《美国宪法三大基本价值观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史实,证明大革命时期法国倾向于“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上述倾向受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体现“法治优先”的?并分析其“法治优先”的取向有何消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