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D.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特点
            • 2.

              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图标题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根据漫画中信息,判断该漫画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前后

              A.九·一八事变
              B.甲午战争
              C.五四运动
              D.七七事交
            • 3.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D.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 4.

              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运动震惊了中国大地,也给当时的北洋军阀以沉重打击,但最后的结果仍是走向失败。某个学生对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找到了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其中属于主观原因的是(     )

              A.列强寻找新的代理人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5.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幅对联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6.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 7.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

              (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

              (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 8.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9.

              观察下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A.17周年
              B.29周年
              C.28周年
              D.36周年
            • 10.

              “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

              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
              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
              D.国民大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