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失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 2.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写出材料一加点文句分别代表哪三个中国政府?并列举第二个政府统治时期与民主政治进程有关的两件大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体现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历史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的有关内容。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向“法治国家”演进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 3.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 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 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 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 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运动的最终结局给中共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内外因。
            • 4.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阿克顿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请回答:
              (1)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英、法、美近代代议制确立为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对以后的欧洲和世界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3年,在一次讲演中,孙中山说道同是革命,何以俄国能成功,而中国不能成功?……吾 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1924年1月,在《关于列宁逝世的 演说》中,孙中山更高度赞扬了列宁及其不朽事业。他说:“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 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列宁)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 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同年11月,当孙中山北上绕道日本时,他对长崎新闻记者发 表谈话说中国革命的目的和俄国相同,俄国革命的目的也是和中国相同。中国和俄国革命都是 走一条路,所以中国同俄国不只是亲善,照革命之关系,实在是一家。”--摘编自《十月革命以后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伟大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孙中山关于中俄革命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重大的战争或革命背景或原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