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给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C.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D.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 2. 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这表明李鸿章(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C.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D.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 3. 如图是徐悲鸿所画奔马。徐悲鸿曾赴欧洲学习写实的专业绘画技法,从中他发现了根治中国画之重复、模仿的方法。然而,在巴黎和柏林学习了八年之后,他又重新回到运用中国艺术体裁、注重吸画法以完善绘画风格的老路上来。徐悲鸿的创作历程表现了(  )
              A.中西方绘画技法相互融合
              B.文化爱国者抵御外国影响
              C.文化交流中的全球化趋势
              D.中西方绘画技法难以融合
            • 4.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C.救国是当时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 5. 在天津南开中学不仅有“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字校训,还有容止格言、四十字镜箴和“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校歌。张伯苓在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此材料表明张伯苓办学思想中最看重的是(  )
              A.培养国家的拔尖人才
              B.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人格精神和价值取向
              C.科教兴国,振兴中华
              D.激励学子奋发读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