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14分):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什么条约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 哪一年?

              (2)诗②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什么?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什么战役?结果怎样?

               

            • 2.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一个个大国凭借各种有利因素,迅速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崛起就曾经震撼全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是,年轻的国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颁布与实施,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德国等国蓬勃展开。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终于成为了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这个文件有何重大意义?材料一中,“严峻的形势”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

              (3)材料三显示,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迅速腾飞。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有哪些重大发明?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当时晚清中国有何影响?

               

            • 3.
              【题文】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13分)

              请回答:
              (1)图①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图②的发言是在哪次会议上?(1分)指出图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2分)简要说明此次会议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2分)
              (3)图③乔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1分)图④所反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4)以上照片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2分)有何感想?(1分)
            • 4. 【题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 5. 【题文】20世纪初有报道称: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这段文字直接控诉了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的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的罪行
              D.鸦片战争中英国在广州的罪行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期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 7.
              【题文】阅读下面两幅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征。
              (2)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列强侵略此范围的原因。
              (3)我们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 8.
              【题文】材料1 (德皇威廉二世谕外交大臣布洛夫电报)“我已电告沙皇:‘华人攻击山东德国教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我相信根据我们彼得霍甫谈话,你必定赞成我派德舰队到胶州,因为它是惟一能作为对暴徒采取行动的基地,……’沙皇立刻答复如下:‘……我既不能赞成,也不能不赞成……’。”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2 (德国驻俄大使拉度林给德首相阿伦洛熙电报):“……它现在只能对陛下政府表示感激,因为有了胶州湾的占领才使旅顺口、大连湾的迅速占领成为可能,否则在这方面就难于找到一个口实……这对俄国的东亚政策是绝对必要的。”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3 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此外……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可另设应行防护办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使用。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请回答:
              (1)“华人攻击德国教会”是指什么事件?德国对此事件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1、材料2,分析俄德在亚洲的关系与在欧洲的关系相比有何不同?德国在山东的行动对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3分析,英国从租借地得到了哪些权益?有何影响?
            • 9. 【题文】“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出现以上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深受其害
              ②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
              ③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异常猖獗
              ④列强的经济侵略严重破坏了山东的经济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题文】《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请回答: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
              (2)有人为此画题诗日:“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3)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19世纪晚期中国兴起了哪两大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