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时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  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列举世界范围的至少三个史实来论证这一核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汉所谓“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主要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西方国家由此得到的益处又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末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 4. 以下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最迫切经济愿望的是
              [     ]

              A.《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及杭州等四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规定中国须赔偿上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 5.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①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②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开了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先例
              ④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令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轰开了古老天朝大国的门户。从此,中华帝国的主权开始丧失,被迫开埠通商,一步一步从沿海到内地。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汉口→上海→重庆
              B.上海→汉口→重庆
              C.重庆→上海→汉口
              D.上海→重庆→汉口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2)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是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3)材料三中“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奥巴马的谈话对台湾问题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题文】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0. 【题文】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日本替代清政府成为远东强国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被迫害让台湾等大片领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