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 2.
              “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②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 3.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此评价最适合于
              A.义和团运动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 4.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澳大利亚)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示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心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 5.
              1925年,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旅顺大连》中写道:“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个强邻”是指
              A.英国和俄国B.俄国和日本C.日本和美国D.英国和美国
            • 6.
              下图反映了

              A.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B.列强因瓜分中国矛盾重重
              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列强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 7.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常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污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 8.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李大钊《从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材料2:甲午一役之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一爆发者也。
              ——蔡锷《军国民篇》
              材料3:上帝至尊的教义及其对多神观念和祖先崇拜的排斥,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形成于西方民俗和历史中的布道、洗礼、忏悔仪式,在具有另一种民俗和历史的中国人眼里却是全无神圣意义的伤风败俗之举。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4:庚子年间流传的一件揭帖,把怨恨“贼子通洋保国会,不久落头归阴城”列为“上帝今有七怒”之一。
              ——《义和团杂记》
              材料5:“(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
              ——秋瑾《精卫石》填词
              (1)根据材料1、2、3,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起因。(6分)
              (2)根据材料4回答,义和团对维新派态度如何?原因何在?(6分)
              (3)根据材料5回答,秋瑾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秋瑾的评价有何不足?(6分)
            • 10.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如图,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图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如图,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2分)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3分)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