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4分)

              材料三  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2)分别指出三个条约签订的时间和背景各是什么? (6分)

              材料四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2分)

               

            • 2.

              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D.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特点
            • 3.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洋
            • 4.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 5.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 6.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 7.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 8.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四

              年份

              立法

              1979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引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贡献?(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3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国家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至少三点成就)(5分)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 9.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 10.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的遗愿是(    )

              A.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平等
              B.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
              C.思想启蒙,革新传统文化
              D.扶助农工,实现共产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