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话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笑话我”。造成“他有淹死的危险”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的破坏    
              B、袁世凯叛变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 2.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局、经济和思想影响,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


              但丁


              孟德斯鸠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
              (1)在西方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哪三次解放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选自文艺复兴高潮时期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四、五,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加以评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楚,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又上书李鸿章,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1)据材料一,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 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8. 2012年元旦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的纪念日。届时海峡两岸将在南京和台湾分别举行纪念大会,部分学者参加百年畅想座谈会。两岸尽管存在着分歧,但能取得共识的是
              ①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②臣民变为公民,开启了中国近代法治社会的一道窗口
              ③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革命④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写出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