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 2.

              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薇……东亚之安定而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认为中共所说的当时中国的形势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 3.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应是

              A.国共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 4.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组织1946年政协协商会议
              C.发表了《八一宣言》
              D.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5.

              斯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 6.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 7.

              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是中国人民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下图是当年故宫文物南迁路线图,对其各阶段南迁的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路线说明                                                                               背景表述

              ①1933年起,故宫文物开始分批运往上海                A.日本侵占东北,进退华北危及平原

              ②1936年故宫文物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运往四川 B.武汉会谈结束,日军占领华中重镇

              ③1947年文物从重庆运回南京                                      C.重庆谈判进行,国共达成一致意见

              ④1948年底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至台湾              D.北平和谈破裂,国民党败退至台湾

               

               

            • 8.

              (12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4分)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 井冈山》(1928 秋)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2分)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4分)

               

            • 9.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 10.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