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盟友到敌人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

              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
              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

              (1)据材料分析1941~1945年及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二战后对华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使“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从敌视到重视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2)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业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今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 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 l952年=100) 

              ——摘自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经历了旧中国百年屈辱后,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辉煌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图)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材料三 2009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新中国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材料四 2009 年10 月1 日,国庆庆典游行中,以领袖巨幅画像、领袖原音重现和标语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奋斗的伟大历程。

              “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        “邓小平理论”标语方阵

               “三个代表”标语方阵          “科学发展观”标语方阵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如何理解?
                                                                                                                                                                              
              (2 )材料二中“三十年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3 )指出材料三中第五件大事的标志,并概括其原因。
                                                                                                                                                                              
              (4 )依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中华民族一百七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和成就,说明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 5.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60年前,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江苏省泰县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1989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一场气势恢宏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鲜红的军旗,严整的军容,精锐的装备,展示了我国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领域的历史性跨越。

              (1)在黄海海域,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战败,直接导致中国的对外战争的失败,这场战争史称什么?(1分)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影响?(2分)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时,解放战争的基本形势如何?(2分)

               

               

               

              (3)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意义。

               

               

               

               

               

               

               

            • 6.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重大的战争或革命

              背景或原因

              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

              国民革命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 7.

               (14分)斯塔夫里

              诺斯在《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黄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

              材料三 北京——1919~1949年中国剧变的见证: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帝国在政治结构上的“划时代的突破”。概括说明这一突破对“空前广袤的帝国”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请仿照图1的示例,为图2、3撰写解说词。

              图1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2卢沟烽火:

              图3开国大典: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你认为当时北京正进行着的“文化批判”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救亡压倒启蒙”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 ,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的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在军事、思想理论、政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 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 领导集团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 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你认为当时北京正进行着的“文化批判”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常常出现“救亡压倒启蒙”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的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徐迅《民族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在军事、思想理论、政治等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两场革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1)下面是某班同学制作的这两场革命相关内容的展板,请你补全其中空缺的部分。
              展板一

              展板二

              这两次革命都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并通过。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段文献引文: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引文:
              第一章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一章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言论、集会……各项自由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引文: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请你根据引文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根据这一宪法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部宪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