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 章士钊《论统一党》

              材料二
              “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 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概述其政党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相比,曾国藩的思想出现了具有新内容的变化,在伦理政治观念上由原来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保持天朝至尊,转变为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讲究“忠信笃敬”、“守定和约”。同时,他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认为是“救时之第一要务”“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王少普《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1922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基本思想主张的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归纳的第二期有何史实依据?“新时期”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高扬了“人权说”、“生物进化论”与“社会主义”,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
              ——《陈独秀之思想》

              (1)据材料分析说明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历了数千年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根据材料,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