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 2.
              1922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提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为此地主阶级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又感觉到“制度”上的不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走民主共和道路。革命派开展的重大实践活动是什么?(1分)该活动最重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3)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 3.
              “随着20世纪的来临,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里对“影响”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将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
              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
              C.迫使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
            • 4.
              近代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表现为(   )                             
              A.主动效法→自主选择→被动接受 B.互相交流→主动效法→自主选择
              C.互相交流→被动接受→自主选择 D.被动接受→主动效法→自主选择
            • 5.
              、下列关于新式学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B.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教学内容
              C.以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为目标
              D.导致了1000多年科举制的废除
            • 6.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 7.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B.经济的工业化
              C.救亡图存D.思想的自由化
            • 8.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指清王朝)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分)
            • 9.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 1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斗争包括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发动二次革命 ③发起护国运动 ④开展新文化运动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