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 2.

              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 3.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B.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D.政府没有给予大力支持
            • 4.

              洋务运动没有真正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侵略势力的强大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5.

              自强不息:(10分)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倘若当时没有恭亲王及文祥在京内主持,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京外推动,那末,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以后的中国还要麻木不仁,好像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一样。”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回答问题:

              (1)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3分)

              (2)用史实说明实现“自强”的途径。(4分)

              (3)蒋廷黻对这场自强运动持怎样的态度?(1分)

              (4) 谈谈你对这场自强运动的看法。(2分)

               

            • 6.

              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杀死丝厂工人。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私擅购置机器。”这说明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官府的歧视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③清政府重视社会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7.

              江南制造总局在其办公厅和各厂办公所门口都悬挂着两块虎头牌和拷打工人的刑具“水火棍”。工人常遭鞭打和“枷号示众”,受惩罚重者还要进牢房。这表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

              A.在管理上具有封建性
              B.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D.其工人由士兵充任
            • 8.

              严复认为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的主张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关于这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求大力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B.其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D.提倡在中国实行文学革命
            • 9.

              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西方列强
              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
              C.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75年11月,李鸿章就日人易服一事质疑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道:“贵国祖先采用我国服装乃贤明之举,我国服装纺织方便,用贵国原料即能制作,如今却要模仿欧服,实在要付出莫大的冗费。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当即回答说:“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正如我国自古以来,对亚洲、美国和其他任何国家,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我国旧服宽大而不轻便,适应怠慢而不是应勤劳,然而我国不愿意慢慢致贫,想要勤劳致富,所以舍旧就新,现在所费,将来可得到无限回报。”        ——摘编自舟欲行、黄传会《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森有礼两人争论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相关事实评析其争论。(11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