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材料三  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年5月——1994年12月)》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2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动?(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4分)

               

            • 2.

              (15分)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

               

            • 3.

              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D.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4.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 5.

              (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信息。

              比较下面两幅地图(图1、2),提取两项不同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6. 不同角度看历史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叙述从李鸿章、康有为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政治家们救过历年的变化趋势以及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8.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来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1861年以后,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证据有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