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    )

              A.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 3.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  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作为省会的汉阳建成投产。选址汉阳建铁厂,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企业
              D.与洋商争利
            • 4.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 年)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而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材料二 光绪元年(1875 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说:“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近天津招商局(指李鸿章主办的轮船招商局——引者)亦略得此意,然其法在招致商人,而商人与官积不相信,多怀疑不敢应,固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又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李鸿章和郭嵩焘主张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郭嵩焘主张的实质。(5分)

               

            • 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材料二 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高峻说:“1868年的明治维新涉及政治体制、社会文化、教育军事和司法宗教等各个方面。同时期的中国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甚至在1898年还出现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戊戌变法”。但是中日变法的不同结果确实令人深思。……日本在觉得有必要的时候会非常积极、开放地吸收外来文化和科技的精华。正是由于日本文化中本来就包含有许多外来因素,所以其在日后必要时对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没有很大的抵触感。而当时的清王朝忌讳大量吸收和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只是不彻底地进行了部分经济和军事改革,始终未触动最深层的政治体制和思想观念的问题,从而最终导致了改革的不彻底和失败。”

              ——摘编自《亚洲诸国的“日本梦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0年前的中国和日本有何共同的“生存危机”?(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洋务运动在经济、文化、军事方面有哪些主要改革措施?(6分)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

               

            • 6.

              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①.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②.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③.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④.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 7.

              下列活动能体现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思想的是他创办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湖北织布局
            • 8.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9.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清廷此举的目的是

              A.宣传中体西用
              B.为洋务运动张目
              C.改良科举制度
              D.抵制维新变法
            • 10.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太常寺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招商局创办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这则材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推动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B.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D.解决了军用工业运输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