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快速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2. 阅读下列材料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无伸展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一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万两,其中三份之二都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1)依据材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原因何在?张謇的企业由盛转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品所获奖项计1211枚,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获奖产品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等产品获得金奖。近代工业产品则少有奖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国政府注重发展实业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
              D.中国工业基础依然薄弱
            • 4.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5.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迈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 6. 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别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材料表明张謇
              ①主张发展实业,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方面②看到了民族资本发展的局限性
              ③倡导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④力主对外开放,实现实业救国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7.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二: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

              材料三: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世擘。
              材料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根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贴切
              [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北风卷地百草折
            • 10.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 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 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