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 2. 1909年,旅美华乔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同年,我国开通了北京到天津的第一条航线,标志着民航事业开始。(    )
            • 3.

              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1911年

              1921年

              船只

              装载量

              船只

              装载量

              109只

              7087吨

              2332只

              489100吨

              A.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
              B.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
              C.一战使西方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
              D.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
            • 4.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有轨电车
            • 5.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民航业发展状况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建国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
              B.改革开放后,航班与航线不断增加
              C.中国尚不属于民航大国
              D.现在一些大中城市均与国外一些城市有直通的航线
            • 6.

              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材料现象表明

              A.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
              B.外国侵略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C.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缓慢
              D.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
            • 7.

              90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8.

              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影响程度不同
              B.地理环境不同
              C.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