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 ②中共地下党员用电报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基(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特区打工的年轻人从互联网得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消息,毅然返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 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3.

              三十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不能说明(    )

              A.科技改变生活
              B.文化多元化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科技发展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影响
            • 4.

              “上海之有德律风,始于壬午季夏,其法沿途竖立木杆,上系铅线,线条与电报无异,惟其中机括不同。传递方法,只须向线传语,无异一室晤言。”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影传入
              B.电灯传入
              C.电话传入
              D.电视传入
            • 5.

              下表中不能体现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是(     )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10

              372

              617

              760

              105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02

              8

              16

              34

              60

              2

              5

              9

              20

              2

              8

              19

              24

              A.铁路交通发展迅速
              B.各地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
              C.亚、非、澳等地发展滞后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6.

              (37分)阅读下列中外交通史的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板块一  古代城市交通管理

              (1)据上表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后期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4分)

              板块二  近代城市交通与公共秩序

              《上海洋场竹枝词》:“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

              (2)以上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哪一类城市?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10分)

              板块三  近现代铁路建设与发展嬗变

              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千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3)据以上统计表,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据图与《南昌铁路局史志》材料,概述福建铁路建设的发展变化。(14分)

              板块四  综合探究交通发展的轨迹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总结我国交通管理与建设的发展史,并说明交通在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9分)

               

            • 7. (2014·四川文综·14)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 8. (2014·四川文综·14)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二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