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60年代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
              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 2.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3.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4.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 5.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 6.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 7.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20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五  7月21日,由于暴雨天气,水漫北京,造成严重的人员、物质损失,7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新华网2012年7月27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4分)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3分)

               

            • 8.

              (12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 9.

              据1872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各通商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连时人都发出感叹:“甚矣,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在时人眼中看来,人口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是:

              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B.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扩大刺激了人口与商业的繁荣
              D.人口与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 10.

              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

                 年份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9年

                 数量

                13万担

                27万担

              37万担

                38万担

              A.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中国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D.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