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从翻译到正式出版,经过3年时间(1895—1898年)。这3年,中国近代史上很不平常的3年,甲午海战惨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见下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传播西学,师夷长技,逐渐成为朝野之共识。中国的一批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魏源、王韬、李善兰、徐寿、华蘅芳、郑观应等,为译介西书,传播西方的政治体制、科学知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译介出版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三:《天演论》译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因此鲁迅先生说严复“毕竟是做过《天演论》的”。一个“做”字,入木三分地刻划出严复翻译此书的良苦用心。
              材料四: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但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他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据统计,自1898年以后,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三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这是当时任何其他西学书籍都不可比拟的。
              (1)观察材料一,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说说从魏源到严复这几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认识严复的《天演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且主题多,特点鲜明。其中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现。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近代前期,在争取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仁人志士”提出了哪些用变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中资料反映的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其爱国内涵进行归类。(要求:提炼出一个爱国主题,必须涵盖三条及三条以上资料,主题应立意明确;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符号标出,资料应选择完整,无遗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清代学术概论》写道: “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作者称赞的是(  )
              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瀛环志略》
              D.《康猷纪行》
            • 4. 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
              B.封建顽固势力常强大
              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
              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
            • 5. “船厂非徒造战舰也。战舰已就,则闽、广商艘之泛南洋者,必争先效尤;宁波、上海之贩辽东、贩粤洋者,亦必群就购造,而内地商舟皆可不畏风飓之险矣。……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车、自来水、自转礁、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者,皆可依此造之。一在这里,魏源提出的主张是(  )
              A.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建立车事工业兼造民用产品
              C.同列强进行商业竞争
              D.发展近代海洋运输业
            • 6. 分析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当时史实相符合(  )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开眼看世界”有重要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在著书前满脑都是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道德
              C.该书提出“师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1843年该书出版很畅销,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 7. 《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  )
              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
              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
              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
              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
            • 8.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两学”涌人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 9.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     ]


              A、列强瓜分中国

              B、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
              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图
              中破扇子和蜡烛上的文字
              分别是“提倡”“实业”)

              C、经济难抵洋枪炮

              D、南京大屠杀
            • 10. 史学家认为:“魏源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轨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