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 2. 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自我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 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公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同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仪礼?丧服?子夏传》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这种传统观念反映了什么严重的社会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一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他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力;男女同工同酬等。”                                      
              ——刘斌《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宇建构》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女权运动不断发展的历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婚姻登记办法》,这意味着男女双方只需到政府登记即可办理结、离婚事宜,同时也意味着从制度上进一步保护了中国人的婚姻自由。更多的“父母之命”于此后宣告作废,……很多中国人正是在此时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女人是有权“休夫”的。
              (4)根据材料四,归纳中国家庭伦理观的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2012年两会期间,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曾表示,人大代表中妇女代表的比例应当高于上届。部分代表还重点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5)根据材料五,从政治文明角度分析妇女地位变化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里说:“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包括动机、情感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钟表玩具,家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颉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时甘心承人之害以使吾之脂膏,而夹全力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
              ——《郭松焘诗文集》

              材料二 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蝥,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适可斋记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

              材料三 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已经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为,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黄炎培《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一些官绅对机器生产的心理态度?材料作者对这一态度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后期支持材料作者观点的社会阶层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妇女对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心理态度?从当时社会状况看推动这一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社会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习俗的心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特征与趋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新史学理念影响下,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视野,这对史学研究和历史学习产生了怎样影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     ]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