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 2.

              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严复《天演论》手稿     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 3.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黻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备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主张?(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4分)

              (3)材料二、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材料二所进行的变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分)

               

            • 5.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6.

               “非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说法应属于(  )                                  

              A.西学东渐
              B.西学中源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1916年各省派遣留学欧美生定额表

              省别

              留学欧美定额

              省别

              留学欧美定额

              省别

              留学欧美定额

              奉天

              38

              浙江

              20

              福建

              10

              广东

              30

              四川

              17

              吉林

              9

              江苏

              25

              云南

              17

              陕西

              8

              湖南

              25

              山东

              15

              广西

              3

              湖北

              22

              直隶

              12

              甘肃

              1

              河南

              21

              山西

              12

              贵州

              0

              江西

              21

              安徽

              12

              黑龙江

              0

              ——(引自陈启天《近代中国教育史》)

              材料三  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留美生生源情况为:江苏274人,高居榜首,占21年派遗留学生总人数的21.59%。以下依次为广东185人,浙江157人,福建92人,河北81人。而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等省份,则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一卷

              材料四 在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具体方案和具体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行新政,以三年为限,办不出成绩者,予以撤职,是下策。

              材料五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不能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生出洋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效果。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四提出了什么基本观点?(1分)其理由是什么?(1分)

               

               

               

              (4)材料五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1分)理由是什么?(1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 8.

               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杈。……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 9.

               从效果来看,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    )

                  A.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B.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D.深化了民主和科学的意识

               

            • 10.

               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5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