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二     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1)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6分)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2分)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8分)

              (3)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3分)

               

            • 3.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

              陈独秀曾说:“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为吾人所绝对承认者”。这表明陈独秀

              A.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
              C.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D.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
            • 5.

              近代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思想主旨是

              A.动员工农群众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B.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C.民众思想解放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D.推翻反动政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条件
            • 6.

              1892年,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认为未来社会是实行共和制的大同社会;1913年7月他又发表文章说:“夫共和之立国……今所模欧师美者……但模仿其政俗之末,而失其道德之本,此其政俗所以在欧、美成功之效,而在我为败坏之由。”康有为的这一转变反映了

              A.“中体西用”影响仍存
              B.社会转型道德败坏
              C.“尊孔复古”逆流兴起
              D.照搬西体舍本逐末
            • 7.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个运动是指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8.

              (20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一般来说,他们衣食简单,不太过问钱财。……希腊公民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摘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他们寻找构成经济行为的基础的自然法则,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一般原则——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革命已经证明,人们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遍及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事实上,陈腐的旧势力不仅仅有能力继续存在,似乎还有能力恢复生机。摆在面前的任务因而就是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新文化”的领袖们认为,这项工作是任何政治行动或体制改革的绝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思想家在“人权”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7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虽然能够推翻整个传统的政治结构,却不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腐败现象”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4)结合材料三说明“新文化的领袖们“在“改变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 9.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传教史》

              (1)据材料一,指出利玛窦为什么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4分)

              材料二  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的天性,不再为愚昧和贪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法国米拉波(1749—1791)

              (2)据材料二,指出米拉波是如何认识孔子思想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

              材料三  章太炎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材料所述观点的认识。(4分)

               

            • 10.

              (15分)

              材料一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将为束制民彝之宪法,非为解放人权之宪法也;将为野心家利用之宪法,非为平民百姓日常享用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此乡愿政治之见端也。

              ——李大制《孔子与宪法》(1917年1月30日)

              材料二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11月15日)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李大制的主张及原因。(8分)

              (2) 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大制的主张有什么变化?说明原因。(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