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 2.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主义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3.

              杨天石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记录蒋介石日记的有关内容: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杂志;1923年9月6日下午看马克思经济学说;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从以上日记内容可以看出

              A.蒋介石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B.蒋介石对新思潮感兴趣
              C.蒋介石是马克思主义者
              D.蒋介石想寻找证据屠杀共产党
            • 4.

              1919年6月20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 5.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的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6.

              (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焚书》(1 590年)

              (1)归纳材料一中李贽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的出现反映了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  “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1764年)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伏尔泰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制。……此制乎,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救民之言而已。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1892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观因素。(4分)

              材料四  总而言之,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孔予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935年)

              (4)材料四中鲁迅对孔子的评价角度与其他三则材料有什么不同?列举两例史实论证鲁迅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阐述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和评价历史?(6分)

               

            • 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

              ——摘自何亚平《科学社会教程》

              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

              材料三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材料四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诸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概括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凡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厌惟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科学产生的促进作用?(4分)

              (2)试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3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1分)并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2分)

              (4)据材料一、四,指出达•芬奇与陈独秀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简析陈独秀积极倡导这种主张的原因?(3分)

               

            • 8.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

              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

              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9.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A.主张社会革命
              B.建立劳工社会
              C.实现三民主义
              D.主张三大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