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 2.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3.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4.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 5.

              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 6.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 7.

              以下是林纾等人对某事件的看法:“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直与猩红热、梅毒等输入无异”,“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下列对此分析不准确的是(  )

              A.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B.西方思想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
              C.新思潮引起了旧势力的仇视与恐惧
              D.反映了该事件存在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
            • 8.

              材料一 绘画之学,为各学之本,国人视为无用。岂知一切工商之品,文明(意为文治教化)之具,皆赖画以发明之。……若画不精,则工品拙劣,难于销流,而理财无从始也。文明之具,亦立国所同竞,而不可以质野立于新世互争之时者也。故画学不可不至精也。

              ——摘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材料二 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盖由画论之谬也。……然则画以象形类物……

              非取神即可弃形,更非写意即可忘形也。……今特矫正之:以形神为主而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指古代宫廷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即旁支);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指宫廷画)为画正法……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枯笔数笔,味同嚼蜡,岂复能传后,以与今欧美日本竞胜哉?……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

              材料三 画师吾爱拉飞尔,创写阴阳妙逼真。色外生香绕隐秀,意中飞动更如神……拉飞尔画非人力,秀韵神光属化工。太白诗词右军字,天然清水出芙蓉。(注:拉飞尔,又译为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右军,指王羲之)——康有为《怀拉飞尔画师得绝句八》

              材料四 康氏不谙中西绘画,主以院画(指中国古代宫廷画)为绘画正宗,全是以个人意志而加以论断者。恐与其政见之由维新而至复辟者相似,不足以为准绳。——摘编自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他(指康有为)是从晚明到清末三百年来从文化高度观察、评议西方美术优点的第一人;他又是近现代敢于承认中国传统美术缺陷的第一人。——摘编自吴甲丰《对西方艺术的再认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关于绘画与救国的关系的观点。(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振兴画学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所欣赏的西方绘画风格是否符合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发展的潮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4)材料四中的两位作者对康有为绘画思想的评价角度及结论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康有为“振兴画学救国”的主张。(8分)

               

            • 9.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 10.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