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

              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 2.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道理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是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 3.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 
              [     ]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力暴革命
            • 4.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 5.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 6. 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导致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内部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 7.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因为它 
              [     ]

              A、解决了革命的关键问题——政权问题
              B、反映了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望
              C、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D、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立的要求
            • 8.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仁爱的好道德,中国现在似乎远不如外国。中国所以不如的原故,不过是中国人对于仁爱没有外国人那样实行,但是仁爱还是中国的旧道德。我们要学外国,只要学他们那样实行,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
              ——《孙中山全集》第九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道德”含义的本质区别。
              (4)材料三中孙中山的认识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
            • 10. 【题文】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
              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