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 2. 下图是1949年京剧“四大名旦”的合照(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
              A.中山装开始大行其道
              B.建国初着装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
              C.长袍马褂依然很流行
              D.时人着装土洋并存、选择多样化
            • 3. 1920年的《新妇女》登载了一篇文章,说:“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材料主要表明在婚姻问题上,作者(     )
              A.提倡婚姻自主
              B.听从父母之命
              C.遵从礼教风俗
              D.推崇新式婚礼
            • 4.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 5.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你认为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 6.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鸦片战争前后
              D.新中国成立初期
            • 7. 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     ]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没有作用
              B.守旧势力恢复旧有的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民众的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 8. 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 
              [     ]

              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
              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
              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
            • 9. 观察下面街景照片,它当摄于下列哪一年代?

              [     ]

              A.1870年代
              B.1910年代
              C.1950年代
              D.1990年代
            • 10.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某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洋泾浜英语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

              [     ]

              A.中外贸易、外交和文化交往的需要
              B.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