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A.  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D.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2. 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
              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 3.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表明(    )
              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
              B.“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4. 1919年,某新湖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书例说明(    )
              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 5.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 6.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思想来源于法国的中国维新思想所引发的戊戌变法却最终失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来源于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B.中国维新思想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C.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
              D.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政治设想
            • 7.

              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严复《天演论》手稿     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 8.

              中国近代某思想家说:“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益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9.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 10.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法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