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2.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是: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毁灭 ③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 ④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3.

               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是 (    )

                  A.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B.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C.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内部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 4.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

              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    )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②

               

            • 6.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被破坏,体现的条款是                            (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7.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8.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印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日本右翼势力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请回答:

                 (1)列举近代以来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举4例)(4分)

               

               

               

                 (2)列举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的主要暴行。(举2例)

               

               

               

               

                 (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民众、战略战术、国际因素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因素。

               

               

               

               

               

            • 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