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史实你认为邓小平最认同的是该政策的

              A.非公有制对公有制的助力作用
              B.以重工业为主导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唯一途径
            • 2.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与材料所说“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相关的措施主要指的是(     )                                      

              A.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B.商品货币流通流域的改革
              C.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国有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 3.

              到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自由。大多数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的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希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主人。这主要说明

              A.苏联的极权体制已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提上日程
              C.美苏争霸的形势影响了苏联民众的生活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苏联改革失败而丧失
            • 4.

              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的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 5.

              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髙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
            • 6.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 7.

              (11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⑴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变化有何特点?(2分)孔子对当时的经济变化持有什么态度?(2分)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提倡民生主义……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他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材料三 列宁在1920年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在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策思想(或观念)有什么特点?(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历史上经济思想的认识。(2分)

               

                                            

               

            • 8. 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 9.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 10. 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
              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
              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