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2分)

               

            • 2.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3.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的“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苏联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 4.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6. 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没有使苏联经济获得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④1975年以后,改革停滞不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 7.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从这种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面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的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
            • 8. 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历史影响巨大,它发生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9.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 10. 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O
               
                  一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