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表格,完成问题:

              186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备注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分析上表 ① ② ③ 栏后,可看出世界贸易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并不完全同步。结合背景,试概括出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三项主要因素。(6分)

            • 2.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 3.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2分)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2分)

              (3)据材料二、三,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时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相似措施有哪些?(4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 4.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流传于20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 5.

              以下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对此评述有误的是

              A.美国内战(1861——1865)后其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B.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削弱其经济实力
              C.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使其经济达到最高峰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实力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 6.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 7.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8.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