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
              A.批评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
              B.批评新政扩张了美国政府的权力
              C.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D.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 2. 从历届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的演变。
              材料一 

              纽约市法官罗伯特•利文斯顿领读誓词,华盛顿摩下的两名老将军以及他的密友肃立两旁。华盛顿把手放在《圣经》上,郑重地重复说:“我庄严宣誓,我将忠诚地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责,尽最大的能力维护和保卫美国宪法。愿上帝保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华盛顿总统理解的政府职责主要是什么?这一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美国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二

              我相信在普通法和宪法中各州构成的联邦是永恒存在的。在所有国家政府的基本法中如果没有明确指出这种永恒性,那也暗含着这一点。可以断定,没有一个合法政府为它的基本法规定了终结的期限。不断地执行我们国家宪法明文规定的条款,联邦将会永远存续,这不可能终结,除非是超越宪法本身的某些行为。……最高执政官所拥有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他们从未指定他去确立分裂各州的条款。如果他们要做抉择,他们能够自己去这样做,但与执政官没有什么干系。他的职责是管理他执掌的政府,把政府毫无损害地传递到他的继任者。……在你们的手里,我的同胞,不是在我的手里,握有内战的抉择权。政府不会袭扰你们。你们不会受到攻击,除非你们自己挑衅。你们没有向天发誓去毁坏政府,而我要做一个最严肃的承诺,要去“维持、保卫和支撑它。”
              --摘自《1861年3月4日林肯就职演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林肯1861年发表就职演说的历史背景。回答林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后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材料三

              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我相信,在目前危急时刻,大家会再次给予同样的支持。……
              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只要我信行之以智慧和勇气,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这可以部分由政府直接征募完成,就象对待临战的紧要关头一样,但同时,在有了人手的情况下,我们还急需能刺激并重组巨大自然资源的工程。
              --摘自《1933年罗斯福首任就职演说》
              (3)从材料三中提炼出的信息是什么?罗斯福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 3. 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面对社会巨变、社会危机,应当审时度势,坚持合乎潮流的制度创新,化解危机,促进社会转型,实现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关东的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关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
              战国时期,随着锋利的铁制兵器和强弩的发明,骑兵和野战取代了车阵战,军队主力由大量的农民取代了少量的“国人”,战争的领导权由拥有专门知识的将军和兵法家取代了国君或卿大夫。秦国为首的国王任命官吏去管理新征服的土地,为了吸引农民参战,出现了“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根据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十六讲》和《史记•商君列传》等选编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争促进了秦国哪些制度变革?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政治影响。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用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而被迫采用了试验性疗法,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摘自吴于厘济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提出的“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进口贸易激增,从1926年的17亿多元增加到1932年的22亿元。出口却大大下降,由1929年的将近16亿元降到1932年的7亿多元。1932年入超增加到8.6亿元,比1926年增加了114.6%.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在1930年到1936年的6年中,平均每年增加1.33亿美元。……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为55.46亿元(不包括东北地 区在内),其中外国资本所占比重由20年代的51.6下降为35.3%;本国资本由20年代的48.4%上升为64.7%,其中官僚资本比重由26%上升为35.9%;民族资本主义资本比重由22.5%上升为28.8%.-摘编自《中国经济史论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36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背景和发展状况。说明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 4. 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农民的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这些变化说明美国(  )
              A.已找到解决出口下降的办法
              B.已经安全渡过金融危机
              C.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失业问题得到完全解决
            • 5.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中国列入租借法案借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答应中国的援助请求。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194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秘密发布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援队。中国以优厚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1941年4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450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为援华租借物资……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乘飞机前往中国。
              --《美国<租借法案>与中国》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
            • 6. 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今年5月18日是美国总统签署《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案》80周年纪念日。当时为扩大内需开展了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联邦机构,被授权对流域进行开发和管理。20世纪60年代,由于私营电力公司反对,政府不再无偿拨款,管理局探索出一条依靠电力销售和发行债券维持运行的发展道路,被誉为“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在不同时期开发田纳西流域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日:“……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子•节用》
              材料二此前人们的生活消费都纳入到封建社会严密的等级体系之中,衣装服饰、色彩
              图纹、建筑住宅以及车轿等等都有详密的典制程限,……但到了晚清,封建力量衰退,尤其在租界,封建专权的力量更受削弱,……使平民亦有权去挥霍享乐。到了19世纪的70-80年代,崇尚奢靡的消费风潮更是愈演愈烈。
              --摘编自王瑾璟《初探19世纪70一80年代上海的崇奢消费现象》
              材料三按照凯恩斯理论关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消费、投资与对外贸
              易)的基本观点,当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紧缩时,运用“三架马车”中最为“豪华”的消费来熨平经济波动便成为首选的目标和手段,尤其是当经济运行中出现紧缩迹象时,通过刺激消费以扩大有效需求便成为经济学家与政府决策层心目中的“诺亚方舟”。然而,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是在具体运用这一经济政策时,时常会出现所谓的“激而不发”或“刺激过头”的现象。一肖黎明《凯恩斯节俭悖论之悖论~-可持续发展模式中的消费观》
              材料四五十年代初,许多上海家庭都把日积月累的余钱用于购买缝纫机。这样自制一家老少四季服装,还能很快收回“成本”。……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市民们谈及消费,很多人都认为“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不过被认为最重要的“该花的钱”,是用于掌握信息、文化教育。相当多的上海市民不再固守“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消费贷款。
              -----摘编自刘末利《新中国五十年系列报道:变化中的上海市民消费观》
              (1)据材料一指出苟子和墨子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消费风习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比照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罗斯福新政中驱动这一“诺亚方舟”的措施和成效。并指出材料中所谓的“刺激过头”给后来美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o
              (4)材料四折射出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观怎样的演变趋势?指出导致其演变的经济体制因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消费观的认识。
            • 8. 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资本主义。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租让合同,把企业租给私人资本家,这些都是直接恢复资本主义……废除余粮收集制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完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土壤上不可能不滋长资本主义。”
              --《列宁选集》第四卷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
              材料二  当时出现了一个“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的特殊现象:1930-1935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2010年5月《红旗文稿》
              (2)据材料二,指出西方人“以苏联为师”“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美国“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3)据材料三,我们的“新事业”在经济建设理论方面取得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选择经济发展道路?
            • 9. 某班学生利用凤凰网上《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的专题报道进行了一个关于“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  西方模式
              材料一  总之,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如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所总结的那样: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英国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材料二的“他”指的是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探究二  苏联模式
              材料三  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作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特征?
              探究三  中国模式
              材料四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4)请根据材料四并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怎样克服的?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 10.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它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材料四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