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一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6分)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果。(6分)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4分)

               

            • 2.

              如果在1930年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苏联、德国、美国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苏联:“机器轰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C.德国:“人民游行,谴责政府无能”
              D.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3.

              美国青年Mike在1930年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①生产的大量产品无人购买          ②多年投资股票积聚的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

              ③家里大多数东西都是分期付款买来的 ④遇到有人向其宣传罢工计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 4.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六七年间,海禁未设,市井贸易,多以外国银钱。各省流行,所在多有。禁海之后,绝迹不见。这可见外国货币之侵入,必限于与外国通商之时,及与外国通商之地。前此中外交通,时有绝续;又多限于一隅;所以不能大量侵入。到五口通商以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外国铸造的货币,使用的便利,自胜于我国秤量的金银(其称量之法,且不划一)。外国银圆,遂滔滔输入,而以西班牙、墨西哥两国最多。中国的自铸,始于光绪十三年(广东张之洞所为),重量形式,都模仿外国银圆,以便流通。此时铜钱之数,颇感不足。光绪二十七年,广东开铸铜元,因其名价远于实价,获得颇多。于是各省竞铸,经谋余利,物价为之暴腾。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政府在1934年6月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应该增加货币发行保证的白银份额,达到“金三银一”的比例,亦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于8月9日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凡交到造币厂的白银必须用于铸造标准银元,或充作通货准备。

              ——中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金。(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对于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英美派出了自己的经济专家参预了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英美支持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使日本受了极大的刺激,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引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货币流通发生的变化及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原因和意义。(7分)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分)

               

            • 5.

              (26分)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20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表

               

              ——赵吉庆:《工业化过程中物价变动的历史趋势及其对策》

              材料二: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50—1920年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0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29—1932年美国的物价变化情况。 面对这一物价变化,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 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10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4分)

               

            • 6.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下列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
              B.是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表明英国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D.客观上调节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发展
            • 7.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和国纷纷采取措施摆脱危机,世界上有70个国家

              提高了关税,限制使用外汇购买国货,实行限制进口和直接进口的制度。英美放弃货币的金

              本位,导致通货膨胀,56个国家货贬值,世界金融陷入混乱。美国实行新政,饭后整顿金

              融、调整工业、农业、兴建公工工程,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救济,保障雇员章程,调整

              劳资关系等。德国和日本实行军事化的经济干预和调节,强化垄断组织,大力进行扩军备战,

              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往的周期过程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相继。而1929

              年的经济危机在低谷结束后,并未出现繁荣,而是持续萧条,1937年又发生了短暂的危机,

              即使危机解决较好的美国,1938年失业率仍有10%,1939年的工人年平均工资仍低于1928

              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回答:

              (1)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2)归纳资本主义国家对付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点?(4分)

              (3)试评述罗期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积极作用。(6分)

               

               

            • 9.

              192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造成了空前的破坏,这一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平衡
              B.垄断组织已经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形成尖锐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丧失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10.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

              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

              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

              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

              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

              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

              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

              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

              同?(6分)

               

                  (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