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基于怎样的国际形势,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一、二,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举例说明。 


              (3)据材料二、三,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影响战后中美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条 日本同意接受美国、中国、英国及苏联对于上述领土及海外属地所做最后处置之任何协议。第三条日本将下列领土及其全部主权归还中华民国:台湾及其附属于台湾省之各岛;澎湖群岛;琉球群岛。

                                                           ——摘编自中国《对日和约草案》(1948年)(注:该草案是国民政府预备参加对日和会的谈判方案)

              材料二

                 第二条2 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名器与请求权。

                 第三条 日本对于美

              国向联合国提出将北纬二十九度以南之南西诸岛(包括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岛以南之南方诸岛(包括小笠原群岛、西之岛与琉璜列岛)及冲之鸟礁以及南鸟岛于联合国托管制度之下。

                                 ——摘编自美国等国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约》(1951年9月8日)(注:该和约从1952年起生效,因中国被排除在旧金山和会之外,故中国政府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份文件在对日占领土问题处置上的不同。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美国处置日占领土方式的原因。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

              材料二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

            • 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军费开支/亿美元)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格局

              时期

              原因及表现

              两极

              格局

              形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

              (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势

              (2)50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①▲”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动摇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

              (1)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

              (2)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结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②▲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瓦解以来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观察材料一曲线图,指出导致20世纪美国军费形成第一个顶点A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美苏冷战”的历史评价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黑色三角形“▲”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中的原因及表现)(4分)

              (4)发展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世界多极化趋势。 (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