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图1 巨人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

              图2 瓜分中国

              材料三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图3 Dragon (中国龙)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各种救国活动先后展开。若你要了解其中的某一活动,可以查阅当时哪一历史文献?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这种观点正确吗?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一  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材料二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材料一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要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 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

              (1)概述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世界是多元化的,东西方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
              ——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 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 世纪末21 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3)材料三中“20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不如此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就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的演讲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为达此目的,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原因。为此,美国采取了战略收缩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500 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 世纪,在19 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七国集团标志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二十国集团标志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9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就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什么经济现象?(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2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2分)

               

               

               

               

               

               

            • 10.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5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