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组织。其中美国以成员国身份参与的经济组织有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上海合作组织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    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2.

              判断题。

              1.明代一位贩卖古董的人,有一天非常开心,因为收购了一件珐琅彩瓷器。

              2.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4.20世纪90年代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5.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快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3.

              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和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联盟的威胁加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上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和平,它可以在天下中投下举足重轻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三 1967年,三个机构和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天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

              (2)从材料三欧共体的建立到材料四欧盟的成立,反映了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是什么?(2分)

              (3)欧共体的成长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 5.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摘编自吴良健《世界危机·前言》

              材料二  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他知道,与法国的争执是无法调和的。   

              ——摘编自丘吉尔《世界危机》(又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一战是因为“恐怖事件”偶然导致,还是在“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推动下具有必然性的、相互角力的产物?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请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法德之间的争执是否真的“无法调和”?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 6.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            图2  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8.

              (26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惨痛灾难,而欧洲人致力联合、追求和平的努力从未止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漫画于1919年在英国出版

               

              材料二  以下漫画于1949年由苏联出版,反映漫画作者对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看法。

               

              材料三  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向国际联盟大会提出《关于建立欧洲联邦同盟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白里安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联邦同盟”,但它不是一个超国家组织。白里安计划认为“因为在经济团结上面取得进步的一切可能性纯粹都是由安全问题所决定的,而安全问题本身又和政治团结实现的程度紧密相连。所以应该首先在政治上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使欧洲形成一个有机结构。”白里安计划中,设计者以大量的笔墨来规定欧洲联盟与国际联盟的关系。

              1950年法国总理舒曼提出关于在欧洲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合作计划,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欧洲联邦,这个联邦具有超国家的性质,它将首先在一个关键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欧洲联邦。舒曼计划中未有对欧洲联邦与联合国的关系做任何的论述。

              ——摘编自叶林、侯毅《白里安计划与舒曼计划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对被紧握男子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一的漫画作者对图中被紧握的男子持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漫画作者说明理由。(6分)

              (3)你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受助国家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漫画作者的看法?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6分)(提示:必须先表明看法,再说明理由,否则不给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白里安计划和舒曼计划的主要不同。(10分)

               

            • 9.

              ((21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美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4分)

              材料三  粱启起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3)近代中国在被迫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针对在“器物上感觉不足”,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2分)

              材料四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3.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4)据材科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三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拒绝市场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闭关锁国到全面融入世界市场的原因。(3分)

               

            • 10. 【题文】欧共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B.清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