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 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最终(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2.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元地位确立
              B.民族意识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两极格局瓦解
            • 3.

              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两种东扩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 

              A.北约与华约
              B.北约与欧盟
              C.欧盟与北约
              D.恐怖与流感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托克维尔(1805~185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来……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

              材料二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

            • 5.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针对有人认为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梁启超认为李鸿章难以与俾斯麦媲美,“李鸿章之学问智术胆力,无一能如俾斯麦者,其成就之不能如彼,实优胜劣败之公例然也。……李自诉其所处之难,而不知俾亦有俾之难,非李所能喻也。使二人易地以居,吾知其成败之数亦若是已耳。故持东李西俾之论者,是重诬二人也”。

              ——摘自百度网

              材料二:1989年的今天,柏林墙倒塌,人类差点互相扔蘑菇弹玩死自己的冷战进入尾声。从那以后,要观察“同一种民族,不同的梦想”,就只能去38线了。

                                                              ——摘自百度网

              材料三:“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梁启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证明此观点。

              2.为什么柏林墙倒塌“冷战进入尾声”?怎样理解“‘同一种民族,不同的梦想’,就只能去38线”?

              3.据材料三,简单说明“两岸统一”问题的由来?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 6.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军费开支/亿美元)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格局

              时期

              原因及表现

              两极

              格局

              形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

              (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势

              (2)50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①▲”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动摇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

              (1)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

              (2)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结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②▲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瓦解以来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观察材料一曲线图,指出导致20世纪美国军费形成第一个顶点A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美苏冷战”的历史评价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黑色三角形“▲”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中的原因及表现)(4分)

              (4)发展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世界多极化趋势。 (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