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联盟的威胁加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上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和平,它可以在天下中投下举足重轻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三 1967年,三个机构和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天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促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

              (2)从材料三欧共体的建立到材料四欧盟的成立,反映了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是什么?(2分)

              (3)欧共体的成长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

              材料三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材料四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2分)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三表明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4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

              (3)材料四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有何重大变化?(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分)

               

            •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

              表一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 7

              美国

              33

              20

              53

              9

              6. 7

              3. 5

              表二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 9%

              23. 2%

              38. 8%

              英国

              13. 3%

              28. 8%

              41. 5%

              美国

              8. 0%

              19. 8%

              31. 1%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4.

              (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不如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成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之可籍哉。

              ——摘编自《孙中山个全集》

              材料二  1959年5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这是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土改法。土改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度,对每个自然人或法人占有30卡瓦耶里亚(约402公顷)以上的土地予以征收。这次土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没收本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第二阶段把在古巴的全部美国垄断资本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政府没有将征收的大部分庄园的土地在大庄园的农业工人中进行分配,而是成立国营人民农场和甘蔗合作社。

              ——摘编自肖枫《古巴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材料三  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

              ——摘编自毛锐《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试分析其目的。(9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土地改革政策与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有何差别?(6分)试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的类似于古巴的国有化措施。(2分)

              (3)据材料三回答,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和实行国有化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 5.

              (25分)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国家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牟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指国民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1934年

              材料三  弗里德曼(197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现代货币主义代表)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更为理想的发展。因此在货币学派看来,实际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是无效的。

              ——据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与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各自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12分)

              (3)某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以上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3分)

               

            • 6.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摘编自吴良健《世界危机·前言》

              材料二  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他知道,与法国的争执是无法调和的。   

              ——摘编自丘吉尔《世界危机》(又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一战是因为“恐怖事件”偶然导致,还是在“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推动下具有必然性的、相互角力的产物?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2)请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法德之间的争执是否真的“无法调和”?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 7.

              (14分)阅读下列【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片断,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1860年前后,相对地说,英国可能达到了极盛时期,它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儿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

              材料二  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随着战后美国政府开支的减少,出口工业就会衰退。……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

              材料三  未来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大增强了。

              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英国达到极盛主要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发明?请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这一发明带来的影响。(7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4分)

              (3)结合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说明材料三的观点。(3分)

               

            • 8.

              (27分)美同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1、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

              2、1883年,伊士曼发明胶卷。

                3、1888年,第一台可拍摄100张相片的柯达相机问世,伊士曼设计了:“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

                4、1898年,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5、1919年,伊士曼设立了分红,每位员工都可获得高于工资的奖金。他还将其拥有的三分之一公司股票赠与其员工,再后来他开始履行建立退休金、人寿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计划。

                6、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7、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8、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

                9、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0、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

                11、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12、2012年,由于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转向数码市场的步伐缓慢,巨额亏损使柯达向法院提交破产保护文件。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6分)

              (2)伊士曼在企业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从1930年的统计数据看,柯达公司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

              (3)请概括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的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6分)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 9.

              (26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惨痛灾难,而欧洲人致力联合、追求和平的努力从未止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漫画于1919年在英国出版

               

              材料二  以下漫画于1949年由苏联出版,反映漫画作者对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看法。

               

              材料三  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向国际联盟大会提出《关于建立欧洲联邦同盟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白里安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联邦同盟”,但它不是一个超国家组织。白里安计划认为“因为在经济团结上面取得进步的一切可能性纯粹都是由安全问题所决定的,而安全问题本身又和政治团结实现的程度紧密相连。所以应该首先在政治上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使欧洲形成一个有机结构。”白里安计划中,设计者以大量的笔墨来规定欧洲联盟与国际联盟的关系。

              1950年法国总理舒曼提出关于在欧洲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合作计划,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欧洲联邦,这个联邦具有超国家的性质,它将首先在一个关键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欧洲联邦。舒曼计划中未有对欧洲联邦与联合国的关系做任何的论述。

              ——摘编自叶林、侯毅《白里安计划与舒曼计划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对被紧握男子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一的漫画作者对图中被紧握的男子持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漫画作者说明理由。(6分)

              (3)你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受助国家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漫画作者的看法?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6分)(提示:必须先表明看法,再说明理由,否则不给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白里安计划和舒曼计划的主要不同。(10分)

               

            • 10.
              【题文】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1)为什么说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是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