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7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是                         (    )
              A.电力的广泛运用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C.原子能和航天工业的出现D.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 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各项中,直接促成右图所示行政区划制度形成的是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中央集权理论
              C.民主集中制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
              小题2:1992年3月24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披露邓小平南巡讲话主要内容。邓小平讲话精神为当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基调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 3.
              《韩非子·奸劫弑臣》说:“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何以明之?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材料中体现出韩非子的主张是(  )
              A.君主要依法国B.人民要服从君主的绝对领导
              C.君主要严刑峻法统治国家D.君主要以权威来震摄臣民
            • 4.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有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画的是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李贽虽在麻城(李贽弃官后孑身寄居麻城的龙潭湖芝佛院,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我国古代的转型时期,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转型的表现。(6分)
              (2)依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办私学的最大的作用,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5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8分)
              (4)据材料四,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8分)
            •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在中国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 6.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7.
              (14分)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年
              3420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年
              520万
              材料一   欧洲移民表
              (1)据材料一,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年份
              移民增长数(万)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
            • 8.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9.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C.全国政协成立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10.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增长率9轮波动图,关于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图1   中国经济增长率的9轮波动(1953-1998年)
              A.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1954-195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快
              B.“左”倾错误导致了1960-1961年间我国经济的负增长
              C.由于“文革”的破坏,1966-1976年间我国经济一直为负增长
              D.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0-1992年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