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2.

              20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 年
              B.1952 年
              C.1954 年
              D.1956 年
            • 3.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开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 4.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 5.

              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D.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 6.

              下面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大总统誓词         新中国成立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7.

              材料一 1910年,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在小说里,主人公与妻子游历上海,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接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建造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小说结尾,主人公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摘编自《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年份

              文件

              内容摘要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的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1923

              《中国国民党宣言》

              清查户口,整理耕地,调正粮食之产销,以谋民食之均足。

              制定工人保护法,以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的状况,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材料三 1953~1957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主人公梦中“新中国”的面貌,从小说中可见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两个文件内容关注的共同问题。分别指出以上纲领性文件出台的主要原因。(7分)

              (3)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1953~195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革命立国”的。(6分)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利的条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轨迹。(6分)

               

            • 8.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

              ——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来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此,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制度存在什么不足?有何消极影响?(4分)

              (2)材料二中,格莱斯顿把美国1787年宪法看成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美妙的杰作”,请你为他找出依据。( 6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6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4分)

               

            • 10.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