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  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  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 2. 下图是一张选民证和一张纪念邮票,见证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下面史实与之相关的是

              [     ]

              A、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全确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普遍实行
            •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5.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 6.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相比,中国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

              A.各种民主形式得到实践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C.民主革命历经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D.政治发展走势凸现跳跃式发展
            •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村依法定程序对村委会主任进行海选,贯彻村民自治、村官民选、村事民管,从而使干群关系融洽,经济在稳定中迅速发展。有人认为“这种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步的体现,是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观点
              [     ]

              A.正确,对村委会进行海选是基层民主选举
              B.错误,将村委会主任选举与人大代表选举混为一谈
              C.正确,村委会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进行海选体现了广泛的民主
              D.错误,对村委会主任的海选不是基层民主选举
            •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②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③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④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做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