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1年来,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确立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一制度(  )
              A.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决定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属于代议制,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
              D.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3. 世界各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总是通过某种机制的运转来实现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共同议政。枢密院和宰相的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号称“二府”。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宰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另外又设置了掌握财政大权的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宋朝和近代英美国家政治运行机制的主要差异。
              (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特色?综合材料说明政治运行机制的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 4. 1954年制定宪法讨论“国家机构”这一章时,毛泽东说:“我们的主席、总理,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出来的,一定要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这表明(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
              D.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 5. 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
              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C.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 6. 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1和图2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
              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 7. 1945年10月,英国记者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8. 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  )
              A.“依法治国”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9. 阅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和相互关系
              材料二
              下面是山东省选出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类别统计分析图表,

              (2)分析图表概括出山东省全国人大代表所具有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反映出什么本质?
              材料三:据报道,2012年11月,孝感市某行政村在该村委会“两委”换届选举中,存在着贿赂选民、恐吓选民等现象,而且被选举人是等额选举等行为,部分村民对此很有意见,大多数村民默认这些行为。随后,在上级驻该村“三万”工作组对村民一次走访中,听到村民无意中说出此事,“三万”工作组迅速向上级人大部门反映此事,后经过上级部门对该村选举违法违规事件查证属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经村民重新自由选举,村民终于选出了大家满意和拥戴的村委会领导班子。
              (3)材料三并反映出什么问题,说说你对基层民主建设有哪些好的建议。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或者启示?
            • 10.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此时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B.各族人民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0/40

            进入组卷